首页 资讯 正文

龙海举行纪念歌仔戏一代宗师邵江海文化雅集活动

体育正文 265 0

龙海举行纪念歌仔戏一代宗师邵江海文化雅集活动

龙海举行纪念歌仔戏一代宗师邵江海文化雅集活动

  闽南网7月(yuè)7日讯(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 蓝毅辉 洪雅君 杨伟强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 文/图) 7月5日,“从艺百年·传唱(chuánchàng)两岸”——纪念歌仔戏一代宗师邵江海文化雅集活动在漳州市龙海区“闽南文化展示(zhǎnshì)交流中心”盛大启幕。两岸戏曲名家、文化学者与歌仔戏艺术爱好者齐聚一堂,以经典展演、互动交流等多元形式,致敬邵江海先生对歌仔戏艺术的(de)卓越贡献(zhuóyuègòngxiàn),共话闽南文化传承新篇。

  此次活动由福建省闽南(mǐnnán)文化研究会、漳州市(zhāngzhōushì)台湾同胞联谊会、中共漳州市龙海区委宣传部(xuānchuánbù)主办,漳州市龙海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(lǚyóujú)、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(yánjiūyuàn)、漳州市闽南文化研究会承办,并得到厦门、漳州、泉州三地的闽南文化研究会及歌仔戏传习中心的大力支持。

  活动伊始,福建省芳华园歌仔戏(gēzǎixì)团乐队的(de)(de)歌仔戏一代宗师邵江海(jiānghǎi)联唱,奏响激昂旋律,瞬间点燃现场氛围。最精彩的当(dāng)数经典剧目(jùmù)展演。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的《邵江海——杂菜汤》演唱,以激昂唱腔(chàngqiāng)再现大师风采;漳浦县竹马戏(芗剧)传承保护中心的《桃花搭渡(dādù)》、龙海区浮宫丹宅小学的《雪梅教子》;漳州市歌仔戏(芗剧)传承保护中心的《讨学钱》等剧目轮番(lúnfān)登场,从专业院团到校园传承,不同群体用精湛表演演绎歌仔戏的魅力。当台湾廖琼枝歌仔戏文教基金会、台湾薪传歌仔戏团带来的《益春留伞》唱响,婉转的唱腔跨越海峡,引发全场共鸣,将活动推向高潮。

  本场活动(huódòng)得到歌仔戏专业团队和爱好者的积极响应,泉州市(quánzhōushì)泉港区、晋江市的歌仔戏专业团队跨越地域,专程赶赴漳州龙海,以精彩(jīngcǎi)演绎致敬邵江海(jiānghǎi)先生百年诞辰,为这场纪念活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  活动尾声,邵江海后人及(jí)弟子围坐畅谈,那些关于(guānyú)舞台、关于传承的(de)动人(dòngrén)故事娓娓道来,让在场观众深切感受到艺术传承的温度。最后,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歌仔戏(芗剧)代表性传承人郑娅玲以一曲(yīqū)戏歌《青玉案——辛弃疾》惊艳收尾,余韵悠长的曲调仿佛诉说着歌仔戏历久弥新的生命力。

  百年从艺路,一曲两岸情。此次纪念活动不仅是对邵江海艺术人生的深情回望(huíwàng),更是一次凝聚两岸力量、推动闽南文化(wénhuà)繁荣发展的生动(shēngdòng)实践。未来(wèilái),歌仔戏这朵艺术奇葩必将在两岸文化交融的沃土上绽放得更加绚丽,让邵江海的艺术精神代代相传,生生不息(shēngshēngbùxī),在两岸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。

  邵江海(1913-1980),被誉为“歌仔戏一代宗师(yídàizōngshī)”。出身市井的他,自12岁邂逅歌仔戏后,便踏上了(le)毕生的艺术求索之(zhī)路。他瞒着(zhe)家人投身戏班学艺,师从台湾艺人温红涂和“鸡鼻先”。少年邵江海在戏台上下苦功,22岁已名震闽南。

  1938年,面对歌仔戏(gēzǎixì)被禁演的困境,邵江海挺身而出,带领同仁开启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艺术革命:以六角(liùjiǎo)弦、皮面三弦重构伴奏体系,融合锦歌、南曲(nánqū)等多元曲调,独创“杂碎仔调”(传入台湾后称“都(dōu)马调”);打破幕表戏旧制,创作《六月雪》《荔镜记》等三十余部经典剧本,让(ràng)濒临绝境的歌仔戏涅槃重生。

龙海举行纪念歌仔戏一代宗师邵江海文化雅集活动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